之前一篇講了行業影響要素中的用戶需求和政策變化,今天講另外兩個要素,技術和資本。
近幾年,技術迭代已經進入了爆發期。說到技術創新,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無人駕駛等一些距離我們還比較遠的領域。其實,技術創新早已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,為我們帶來了諸多便利。
比如指紋、面容識別技術,讓我們的互聯網數據更安全;AR、VR技術帶給我們完全不同的娛樂體驗,甚至是小程序技術的推出,也大大提高了我們的生活、工作效率。技術創新還不僅僅如此,無人超市、無人駕駛、AI診斷等等,在未來都有可能變成日常的一部分。
馬克思說過,「科技是第一生產力」,生產力變化,必然帶動生產關系的革新,那么也一定會帶來許多創業機會。而我們提到的另一個要素,資本,則在加速這個過程發生。
再來回顧下昨天的公式,市場機會=需求x政策x技術x資本。接下來就講講,技術和資本的變化,又為行業帶來了哪些新機會。
一、變革因素3:技術
技術變革除了在前沿領域有運用外,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,比如周黑鴨。技術創新就在這些傳統餐飲行業中發生,大大提高運營效率。
周黑鴨采用了新的技術方式,以此提高交易效率和客單價。如:采取無人值守的開放式購物、刷臉進店、首次支付、小程序外賣點餐,這四個功能讓周黑鴨的一些品類得到了大幅提升。
在具體指標中,目前周黑鴨的訂單處理時間平均縮短55%,客單價提升了21%。根據數據來看,即便是在線下場景中,如果我們能夠通過技術手段,改善整個交易效率,就能改進用戶體驗,同時擴大收入。
除此之外,還有另一個餐飲品牌味多美。味多美作為一個蛋糕店,它通過AI的自助收銀系統、人臉識別和物體識等功能,整個支付門店在運行期間,顧客自助購物時間縮短50%,門店減少電源降低20%,而且門店提升的平效達到10%。所以,即便是在一個線下的場地或自助的購物環境中,很多技術能夠幫助大家提高經營效率。
接下來再談一個近幾年技術創新中一個非常核心的品類——無人機。
無人機對于大眾而言使用頻率相對較低,但在工業領域還有非常多的應用場景,比如電網巡檢,傳統電網非常分散,而且面積非常廣,所處地形復雜,自然環境相對惡劣,人員巡檢成本與危險度較高,花費周期長,困難大,這些都是過去多年積累的現實問題。但是今天如果我們用無人機去完成輸電線路檢查,整個巡檢時間將從40分鐘縮短到4分鐘。
如果再遇到一些更復雜的場景,比如說需要清理導線上的外漂浮物,如果這時候用傳統人工的處理時間,需要5到8個小時,而利用無人機來帶電作業,只需要15到20分鐘,高效的同時且保障了電網的正常運營和維護人員的安全。
技術這幾年正呈現一個爆發趨勢,技術正在改變我們的工作效率與用戶體驗,特別體現在整個生產上游端,正在大幅提升效率。
那么技術到底改變了什么?其實技術最直接改變的就是供給能力。在供給放大之后,就會影響整個行業的供求關系,而供求關系反應在行業周期曲線的變化上。所以我們今天極度關注技術,就是因為技術可以改變供需關系,同時引起整個行業周期變動,這種變動就是我們需要抓住的快速成長的商業機會。
二、變革要素4:資本
除了技術以外,資本也是帶動行業周期性變化的要素之一。今天資本已經成為企業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生產要素,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大量驗證。由于各樣數據能力的提升,導致今天資本可以推動數據突然性爆發增長,從而引起整個行業結構性變化。
我們以滴滴與快的之爭為例。滴滴與快的之爭,背后其實是移動互聯網解決打車問題的一場大戰。從數據來看,到2014年12月份為止,滴滴一共獲得了8.08億美金融資,同期快的共獲得2億美元融資。
通過資本助力,推動了用戶快速的擴展。2014年滴滴用戶由2200萬暴漲到一個億,這個數據超過了同期淘寶移動支付訂單的總量,所以,資本背后的力量能拉動了消費需求,兩家打法都以補貼用戶為主,而這種打法帶動了大量的用戶認知開始使用打車產品,由此也開辟了中國在出行領域上移動互聯網化的進程。
不僅在打車領域,我們熟悉的共享單車故事再次重演,它們同樣通過補貼完成了整個市場的規?;?。僅17年,ofo與摩拜兩家公司在市場上一共融到了近20億美金。就結果而言,兩家公司并沒有像滴滴一樣成為一家新的獨角獸公司,但最終能夠被美團公司并購,也足以說明是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。
足以看到,資本的助力可以推動用戶爆發式增長,并帶來規模效應。除了消費端以外,資本在整個產業鏈的上游是否依舊有這樣的力量?不妨換一個賽道,了解整個餐飲市場在過去幾年中資本發力的維度,以及他們重點投資的案例模型。
行業周期性變化背后,是增長曲線的上浮和下滑。15年整個中國外賣數據的增長曲線顯示為350%,到18年,整個外賣行業增速依舊保持在了60%以上,在外賣這個細分賽道中,自然有大量的資本涌入。
比如餓了么,雖然餓了么最終被阿里巴巴以95億美金收購,但是在整個外賣行業中,餓了么得到了重度資本的支持,也推動了整個上游的變化,由此也涉及出了一個特別重要的原理,即當資本開始驅動市場的時候,往往啟動端是源于消費者端,整個消費需求的爆發會帶動整個產業的變化。
當我們觀察資本去影響行業的時候,不僅僅要觀察到那些熱門的消費者端的資本的變化,同時要以產業鏈的思維去觀測全行業的資本驅動力。
在行業變動曲線中,我們說過行業變動曲線的背后就是供需關系的變化,當整個資本推動了消費者的變化以后,就會帶動整個行業的供給和消費之間的新平衡,而這種平衡力會產生大量的機會,可以根據供需的變化而改變產業鏈的上游。
三、如何抓住行業周期性的機會?
如果你希望抓住行業周期性的機會,就需要了解能夠改變這個行業周期性機會背后的力量。這個力量今天一共總結了四種:
1、用戶的力量隨著用戶的需求變化,會帶動供需關系的變化。
2、政策會導致行業發生結構性巨變,是要尤其關注的。
3、技術變化。技術不光可以改變用戶體驗和交易效率,同時也會大幅改進生產效率。而改進生產效率直接帶來的結果,就是供給的變化。
4、資本力量。在之前的案例中,通過資本縮短了消費者成長周期,消費者成長周期的變化又回到了我們所說的用戶的變化,由用戶的變化形成了新的循環,帶動整個行業供需關系的變化。
行業曲線有三種狀態,供小于求,供大于求與供需的相對均衡。當整個市場的供需相對均衡時,也就意味著整個市場出現了較充分競爭狀態。當一個市場如果只找到了一種力量的變化,很難抓到整個市場結構性改變的機會。只有在市場中出現了兩種或兩種以上力量同時發生作用時,這個行業一定會出現巨變。
最后再說兩句
我們在觀察一個行業時,不光要看當下整個行業曲線的周期所處的位置,還要特別觀察在一個位置所需要的改變力量到底需要幾種。比如教育改革,整個教育市場正處在用戶迭代、技術迭代,資本迭代和政策迭代。因為他有四種力量,同時驅動整個行業發生一次翻天覆地的變化,這也就是企業獲得快速成長的最佳時間點。
有人會問,如果行業暫時波瀾不驚,沒有出現拐點和風口,沒有大市場機會出現怎么辦?除了等,還能做什么?這時候能做的,其實也有很多,最重要的,是在機會來臨之前韜光養晦,不斷蓄力,嗅準機會點的誕生。
以上就是我今天的思考,希望對你有所啟發。
請立即點擊咨詢我們或撥打咨詢熱線: 134 3935 8888,我們會詳細為你一一解答你心中的疑難。項目經理在線